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教学研究
  3. 教学心得
  4. 经验论文
  5.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德育实施的思考

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德育实施的思考

2014年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(教基二〔2014〕4号),明确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;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也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生技术素养形成同步发展,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,促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,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。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,经调查,目前北京市海淀区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,借助资料或者提示告诉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,问题往往出现在“知道应该做,却不知如何做得更好?”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并不等同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思想,由于课时有限,在教学实践中,既不能空泛、枯燥地说教,也不能人为地拔高,如何找准德育的切入点,有的放矢,处理好德育与通用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,这些问题是落实通用技术学科德育不能回避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2014年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(教基二〔2014〕4号),明确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;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也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生技术素养形成同步发展,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,促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,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。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,经调查,目前北京市海淀区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,借助资料或者提示告诉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,问题往往出现在“知道应该做,却不知如何做得更好?”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并不等同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思想,由于课时有限,在教学实践中,既不能空泛、枯燥地说教,也不能人为地拔高,如何找准德育的切入点,有的放矢,处理好德育与通用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,这些问题是落实通用技术学科德育不能回避的问题。



一、规划实施路径


       学科德育不是简单的“学科+德育”,而是教师立足学科特点、学段特点和学情特点,充分挖掘本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,在教育部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(教基〔2017〕8号)所提到的五大内容的基础上,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,构建通用技术学科“5+X”的德育范畴,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挖掘学科育人元素,找到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交集,通过明线“做事”和暗线“做人”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双向融合,最终落实技术素养与全人发展的总目标(见图1)。

图1 实施路径图

二、梳理实施重点

学科德育实施的主阵地是学科教学。具体来讲,实施中有以下四个重点。


1.“温暖”的项目


项目既可以开发新的暖心项目,也可以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“加热”。


(1)开发新的暖心项目
开发新的暖心项目的关键是“承载爱”。关注社会热点,用技术温暖帮助他人,用项目承载爱的温度,设计研发项目。可以关注身边的热点问题,如遛狗不栓绳、共享单车乱停放、人口老龄化、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等,能否用技术手段去温暖解决?还可以关注身边不便的问题,如背包忘拉拉链、忘记及时喝水、沉迷手机等,能不能用技术研发项目装置设置温暖提醒?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“老生常谈”的问题,如导盲设备、宠物定时投喂、定时浇花、智能家居等,能不能用技术手段温暖服务?如师生曾经设计研发的“老人小助手”项目,就是立足社会热点,将立德树人的要求,结合项目的具体内容,将关爱老人、用技术温暖帮助老人的思想落实到整个项目的情境设计、任务要求、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。关注学生思维生成的同时,也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。图2所示为学生制作的一些机械手装置图。

图2 学生制作的一些机械手装置
(2)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“加热”
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,“加热”的关键是“适当适度”。例如,苏教版《通用技术(必修1)》教材中的台灯项目有其特定的情境和用途:贫困山区的初中生携带使用,本身就蕴含爱的温度,但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移植转化,例如,为即将到来的校园文化节做宫灯,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也可以做会呼吸的灯、会讲故事的灯等(如图3~图5所示),把学科德育范畴的元素加进来,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除了培养技术素养外,劳动意识、工匠精神也都蕴含其中。要依据具体项目做转化,适当适度,不能穿靴戴帽贴标签。

图3 融入传统文化的宫灯

图4 融入故事情怀的吊灯

图5 融入生态和谐的鸟笼夜灯

2.真实的情境

创设的情境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,富含育人价值,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,在学习中思考,在思考中进行价值判断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。以苏教版《通用技术(必修1)》第三章《发现与明确问题》为例,在教学活动中,教师注重创设真实情境(如图6所示),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。

图6 高低不同的洗手池

【教学片段】
师:展示照片,从设计的角度,你有什么想法吗?
生:照顾到了不同的群体,大人小孩都能用。
师:洗手池高低不同,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身高,再想想,还有什么发现?
生:小朋友伸手够不到水龙头!
师: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呢?
生:因为小朋友的手臂没有那么长,不能只考虑身高,还要考虑臂长。
师:太好了!我们设计时要感同身受地观察日常生活,换位思考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。
本环节中,教师从常见的洗手池入手,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,发现存在于真实生活的问题,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,解决问题,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观。


3.“厚实”的活动


选择适合学科德育切入的内容,立足技术素养,将技术活动在“做人”这条暗线上设计得“厚”一些、“实”一些,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,实现育人的功能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以教材中的“走进技术世界”和“技术世界中的设计”为例,设计的教学活动规划表见表1。


表1 教学活动规划表

【教学活动流程节选:技术的价值和性质】
模拟小活动:台风最近侵袭中国,请你扮演中国的建筑工程师,利用桌上的[**]4纸(1张,可以折,可以撕),标签纸(5张,可以折,可以撕,也可以不用),搭建一个抗风“建筑物”模型。
要求:

(1)时间10分钟,结构至少要有30厘米高,达到高度要求的“建筑物”,才能通过审核。注:标签纸不能粘到桌面。
(2)有较强的抗风能力,若测试后“建筑物”不倒塌,有加分奖励。
学生的部分作品展示见图7。

图7 学生的部分作品展示

表2 作品分析表

选代表小组发言,教师强调某些难理解的点。


通过丰富的活动,引导学生讨论从技术的价值出发,引申到与人、与社会、与自然的关系,再到技术的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。通过分享讨论,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结果,还有对于技术问题的辩证思考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生态教育自然也水到渠成。

4.丰富的资源


新教材实施阶段,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,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示、案例、练习、课上活动等,例如,苏教版《通用技术(必修1)》第6页拓展阅读中设计了我国技术领域的伟大成就坐标图,从中国速度、中国高度、中国深度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技术的变化,趁此机会,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富国强民,需要有科学知识,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。再如拓展阅读中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,案例分析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。


苏教版《通用技术(必修1)》学科德育内容丰富,切入点非常多,另有课上练习,如教材第74页练习1的小辩论活动(每两组组成一对,一组为正方,一组为反方,分别就台灯的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辩论,辩论的重点:发现问题的价值所在;问题能够成为设计项目;设计所收到的限制)。在辩论过程中同样能落实育人功能。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辩论不是吵架和打压,到最后一定是对对手的尊重?怎样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,内化于心外显于形?怎样在冲突困惑中深刻理解问题的价值意义?怎样在反思重构中明确设计项目的价值自觉?这些都是落实学科德育功能的实践。实践证明,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他德育方式牢固可靠,情感通融,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。

5.现实的迁移


把德育的教育还原于学生的生活,实现学科素养和学生生活经验、实践活动的融合迁移。如某校正值实训教室装修改造,教师就把这个真实的设计任务转化成了教学项目,学生需要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改造设计方案并制作出模型,设计优秀的方案就可以在真实的装修改造中使用。这样做不仅实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迁移,也实现了学生的价值,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递了信号:实训教室的变化与每位学习者息息相关。学生设计的某个教室改造后的草图和制作的模型如图8所示

图8 学生设计的某个教室改造后的草图和制作的模型


讲授完“技术图样”后,让学生绘制中国国旗(如图9所示),观察旗面长宽比例、五星具体位置要求等,既培养了爱国情感,也将整体尺寸、定形尺寸、定位尺寸等知识点进行了迁移。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,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向现实迁移,让学生学会与自己对话,与自然对话、与文化对话、与生命对话,让技术学科的教育真的为学生铺就好人生的底色

图9 学生绘制的国旗

三、结语


实践发现,通用技术学科德育不能走向极端,必须找好切入点,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,尽量通过活动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标。


注重环境文化熏陶。把教育元素嵌入学校实训教室的环境中,并且有明确的主旨,突出充盈品质的技术文化内涵,强调环境文化对学生技术的熏陶,注重德育元素的植入。


选好德育切入点。立足现实,继承传统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或者与爱实训教室、爱校、爱家、爱国相结合,这些方面在教学中都比较容易切入。


抓住课堂主渠道,从学科本质与学科方法入手,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,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一些问题,例如,如何推进通用技术学科德育的质性研究?通用技术学科德育研究方法除了质性研究,是否可以量化研究?如果可以,如何选取变量或维度?这些问题都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。教师要跳出教学,走向学科教育,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渗透融合到一起,学生才能得到双重收获,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。

文章来源:中国现代教育装备